在全球汽车产业面临深刻转型的今天,吉利汽车以一份详实的2024年ESG报告,向世界展示了中国车企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的坚定步伐。这份报告不仅是一系列数字和成就的罗列,更是一个传统制造企业向科技引领型全球车企转型的生动写照。
技术创新驱动绿色转型
吉利汽车的ESG实践始于产品本身。2024年,其新能源销量达88.8万辆,同比增长92%,这一数字背后是十余款高价值智能精品车的密集推出。从吉利银河系列到品牌,产品矩阵的多元化布局满足了不同消费群体的绿色出行需求。
但吉利并未止步于此。GEA新能源架构、雷神EM超级电混、神盾金砖短刀电池等核心技术的突破,标志着中国车企已从"跟随者"转变为"引领者"。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吉利在甲醇燃料领域的持续探索——"吉利碳仓"和第五代超醇电混技术的推出,为解决电动汽车之外的低碳出行方案提供了新思路。
全产业链的协同减碳
真正的可持续发展不能仅靠终端产品的绿色化。吉利汽车创造性地提出了"三端协同一体化"降碳路径,将减碳行动贯穿制造端、供应端和使用端全链条。
在制造环节,445兆瓦的光伏装机容量、6家100%使用可再生电力的整车基地、3家零碳工厂的建设成果,展现了吉利对生产清洁化的执着追求。而12家国家级绿色工厂和11家无废工厂的认证,则是对这种执着的最佳认可。
供应链管理方面,吉利推动核心供应商绿电使用率均超50%,并在材料循环利用上取得突破——"20%循环钢、30%循环铝、25%循环塑料"的使用标准,为行业树立了新标杆。与首钢股份合作的汽车钢材闭环回收项目,更是将循环经济理念落到了实处。
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
ESG中的"S"(社会)维度往往容易被忽视,但吉利汽车在这方面同样表现突出。"人人是人才、人人可成才"的理念下,185万小时的专项培训投入、全员家庭健康保险计划、期权长期激励等措施,体现了企业对员工发展的长远承诺。
在社会责任领域,从50余场生物多样性科普活动到连续11年的"绿跑道"乡村少年体育梦想计划,吉利将企业影响力延伸至更广泛的社会议题。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其帮助1500多名车主获得红十字会急救证书的举措,将用户群体也纳入到了安全生态建设中。
治理体系的现代化转型
完善的治理结构是可持续发展的制度保障。吉利汽车将独立非执行董事占比提升至45%,女性董事占比达到27%,展现了董事会构成的多元化和现代化。更为创新的是,吉利首次将ESG绩效考核与薪酬激励挂钩,使可持续发展目标与个人利益直接关联。
在信息安全和数据隐私保护方面,ISO27001认证和连续4年无安全事件的记录,在智能网联汽车时代显得尤为珍贵。而《行为准则》《人权政策声明》等一系列ESG政策的公开发布,则彰显了企业的透明度和责任感。
迈向气候中和的未来
作为"智能吉利2025"战略的收官之年,2025年对吉利而言意义重大。单车全生命周期碳减排25%以上的目标,既是对过去的超越,也是对未来的承诺。从MSCI ESG评级AA级到连续入选恒生可持续发展企业指数,国际权威机构的认可印证了吉利ESG实践的前瞻性。
吉利汽车可持续发展委员会主席淦家阅的发言道出了企业ESG战略的核心要义:"企业的发展不能仅仅关注短期利益,更应为社会持续创造价值。"在气候变化加剧、资源约束趋紧的今天,吉利汽车的实践表明,经济效益与环境社会效益并非零和博弈,而是可以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从台州一家小型民营企业起步,到如今成为全球汽车产业的ESG标杆,吉利汽车的蜕变证明了中国企业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的巨大潜力。当越来越多的企业像吉利一样,将ESG理念融入发展战略而不仅仅是公关话术,我们距离"让世界充满吉利"的愿景才会越来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