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缜密的算法思维,幽默诙谐的交互语言,将科技感拉满……2025上海车展现场,中国一汽红旗品牌发布会上,人形机器人“旗小智”吸引了众多目光。这位身高1.65米的特殊“主持人”,并非专为舞台而生,它的真实身份是一汽物流线上不可或缺的“劳动骨干”。
当前,人工智能浪潮正以前所未有之势影响社会生活,重构产业格局。面对机遇与挑战,中国一汽着力构建AI技术矩阵,持续深化“AI+”专项行动,将AI深度融入生产、运营、服务全链条,以一系列智能化实践,在汽车产业变革新赛道跑出发展加速度。
数智员工重构生产力
弯腰、抓取、搬运、码放,28秒完成全流程循环作业,效率较传统人工大幅提升……在中国一汽繁荣工厂物流车间,7号智能员工“旗小智”及其“兄弟们”以99.98%的运输准确率穿梭于复杂路径中,日均完成千余件零部件的精准分拣。
“为了让人形机器人从实验室走上生产线,深度适配物流场景,我们在科研版的基础上,迭代手臂、腿部结构,升级电机参数,开发首个机器人工程交互软件,历经数千次场景验证,最终打造出了能够在复杂物流区域工作的实用型机器人。”中国一汽机器人技术负责人告诉记者。
据介绍,2024年初,中国一汽开始探索人形机器人技术,截至目前,已部署人形机器人十余台,构建起从仓储物流到柔性装配的完整链条,在国内率先实现人形机器人多场景作业技术的规模化应用。
“旗小智”们的诞生,离不开中国一汽在工业AI领域的持续深耕。近些年,中国一汽自主开发了十余款AI视觉“质检员”,它们能快速、精准地检测出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产品表面瑕疵、零部件错漏装、人员误操作等问题,问题识别率超过99.5%。
与此同时,中国一汽还创新打造了GPT-Code、AI智绘、工艺尺寸诊断助手等一系列AI应用。这些数智员工以“蜂群协作”模式重构生产力,成为中国智造向高阶跃迁的生动注脚。
AI助手重塑日常办公
“嗨!云妹,我打算买一辆红旗车,想知道购车补助是多少。”
“根据您提供的信息,您的车补标准为……购买或租赁红旗品牌车型后,需提交相关材料申请,次月起开始发放……”
在中国一汽体系数字化部,数据科学工程师奚天奇向记者演示了他们团队开发的企业AI助手“红旗云妹”。与生产线上的“数智员工”不同,“红旗云妹”的主要功能体现在降低公司内部业务办理门槛、缩短员工业务办理周期等方面。
公司的差旅标准是多少、年假能休多少天……员工有任何问题,可随时随地咨询“红旗云妹”,并通过这位“事事通”在线办理相应业务,由此可以减少50%的人工服务。
“‘云妹’就像贴心秘书,如今,‘有事找云妹’已成为同事们工作生活中的常见一景。”奚天奇告诉记者,作为乐用、好用的企业AI助手,“红旗云妹”还能为员工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知识获取体验,并协助IT软件开发人员完成大量开发工作;而面向管理层则能提供诸如各区域销售额对比等指标洞察与智能分析服务,起到辅助决策作用,助力企业进一步实现智能运营。
“AI+汽车”带来驾驶新体验
相较于AI对企业生态的改变,人们对于“AI+汽车”带来的智能跃迁有更直观的感受。
“你好红旗,导航去公司。”听到车主指令,车载屏幕立刻切换至导航界面并规划出最佳路线,途中,车辆识别小区闸机自主通行,顺畅完成无保护转弯和掉头,遇行人横穿马路时自动减速避让……到达终点时,车辆快速识别目标车位并高效泊入,整个驾驶过程轻松自在。
上述这一幕,发生在今年3月底的红旗品牌北京智能体验日活动现场。当天,红旗“司南智驾”系统的“车位到车位”功能公开亮相,百公里接管率低于0.25次的出色表现引人瞩目。
除了AI算法持续迭代训练打造出的司南智驾,全新灵犀座舱也让驾驶舒适度不断升级。寒冷的冬夜,座椅加热丝在凌晨五点三刻苏醒;盛夏正午,天窗遮阳帘在阳光倾泻前悠然闭合……这种无感化主动服务的背后,是红旗九章座舱大模型对用户行为数据的深度学习。
“AI时代,汽车已不再是单纯的交通工具,而是朝着第三空间发展。大模型能让汽车补足情感上的短板,想你所想,让服务更有温度。”中国一汽研发总院数字座舱开发部车联网产品开发主任高楚对记者说。
从生产车间,到日常办公,再到终端产品,中国一汽不断推动AI应用跨入新维度,折射出中国汽车工业的深刻“智变”。